你的位置:澳门开元kykycc棋牌 > 新闻动态 > 神奇颈百劳穴, 又称止汗穴, 治疗自汗盗汗的重要穴位, 值得了解
神奇颈百劳穴, 又称止汗穴, 治疗自汗盗汗的重要穴位, 值得了解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08:50 点击次数:109
一到夏天,有些人就跟水龙头坏了一样,动不动汗流浃背,不动也出汗;夜里明明没盖被子,却还是湿透一床单。这不是热得太夸张,而是自汗和盗汗在作怪。听起来像神话,其实是中医里的“卫气不固”,“阴虚火旺”这些老毛病的表现。
偏偏这类出汗,西医检查不出毛病,中医却早有办法。而其中一个小小的穴位,就像藏在颈后的秘密按钮,能在关键时刻“关掉”身体失控的汗闸——它就是颈百劳穴,又名止汗穴。
颈百劳,不是什么新发现的神秘点位,它早在清代《医宗金鉴》里就有记载。可惜知道它的人不多,用对它的人更少。这个穴位藏在脖子后面,紧挨着第七颈椎的上方,左右各一,像一双小耳朵默默守护着后颈的平衡。别看它不起眼,它可是调节肺气、固表止汗的一把好手。
从中医角度看,出汗不是简单排热,而是人体气血运行异常的信号。白天一动就出汗,叫自汗,多是阳虚卫气不固;晚上睡着出汗,醒来就没事,则是盗汗,常因阴虚火扰。两种汗,根子不同,调理也得分门别类。不过无论是哪一类,颈百劳穴都能参与其中,起到“关阀门”的作用。
为啥这个穴位这么神?从经络角度看,它处在督脉与膀胱经的交汇附近,是调节体表正气的要冲。通俗点说,颈百劳就像人体的空调中控器,调不好,身体就会“内热外寒”,汗出如雨;调顺了,气血守得住,汗自然就收了。
特别是那些反复感冒、动不动就怕风怕冷、动一动就满头大汗的人,百劳穴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。
临床上有个退休教师,年过六旬,夜里常被盗汗惊醒,换了几床被单都没用。吃了不少补药,汗倒没少出。后来一位老中医给她敷了黄芪膏贴在颈百劳穴上,配合艾灸,每晚15分钟,坚持三周,不仅盗汗减轻,睡眠也踏实了许多。
黄芪就像身体里的守门员,能固表止汗,配合百劳穴使用,效果堪比“关汗闸”。
说到艾灸,颈百劳是个特别适合灸的穴位。艾条温热能通阳气、散寒邪、扶正固本,对于阳虚体质、自汗盗汗、体寒怕风的中老年人来说,用艾条灸百劳,每次10到15分钟,可谓一举多得。坚持一段时间,不仅汗少了,整个人的抵抗力也会偷偷变强。
光靠一个穴位也不是万能的。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得看个体体质。自汗多的,往往气虚,适合用黄芪、白术、防风这类固表益气的药材。这三味药就像三位守门员,一位补气、一位健脾、一位抗风,配合起来,能把身体表面的“门窗”关紧,自然不乱出汗。
盗汗则常见阴虚火旺,得用生地、麦冬、五味子来滋阴敛汗,这些药材像是夜里的“灭火器”,能安抚内热,收敛虚汗。
市面上常见的玉屏风散就是治疗自汗的经典方,里面就有黄芪、白术、防风三味。很多中老年人吃了之后,不但汗少了,连感冒次数也少了。对于阴虚盗汗者,知柏地黄丸倒是首选,知母与黄柏一凉一润,能清虚火、滋阴液,调得好,夜里不再湿透被单。
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,汗出太多,容易伤阴耗气,久而久之,整个人会变得乏力、易感冒、心慌气短。这就是为什么看似“只是出汗多”,却总调不好身体的根源。颈百劳穴的作用,就是从体表这一层帮你守住“气”的边界,不让身体的正气随汗一起流走。
更妙的是,百劳穴的调节功能不仅限于出汗问题。长期颈肩酸痛、慢性疲劳、甚至某些更年期综合征,也能通过这个穴位来调理。它就像一个“气血调度站”,连接着上焦的阳气和表层的卫气,调得顺,整个上半身都跟着舒畅起来。
在江南湿热地区,夏季湿气重,出汗多是常态。可湿邪困表、阳气受阻,加上空调一吹,出汗之后更容易感冒。调好百劳穴,能增强身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,就像在身体周围加了一层“防风罩”,不怕外邪入侵。
古人讲“汗为阳亡”,意思是出汗多了,阳气就跟着泄了。阳气,是身体的发动机,一旦泄掉,整个人就会像熄火的车,动也动不了。控制汗不是怕出汗,而是要让汗出得其时、得其度、得其所,这才是健康的出汗方式。
节气变换之际,尤其是立秋之后,是调理自汗盗汗的好时机。中医讲“秋冬养阴”,这时候不妨多灸颈百劳,多吃点山药、红枣、莲子、百合这些能敛汗补气的食材。饮食上加点糯米百合粥,既养阴又安神,晚上出汗的情况也会慢慢改善。
从生活习惯上来看,规律作息、避免熬夜、多晒太阳,也都是调节出汗的重要一环。现代人夜生活丰富,阳气得不到升发,阴阳失衡,自然汗出异常。调节生活节奏,其实就是在为身体的“阴阳天平”加码。
更不少古代名人也深受盗汗困扰。传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日夜操劳,常感“夜汗如雨”,便常以山茱萸、五味子、熟地黄煎汤泡脚,配合背部艾灸,后来不仅身体硬朗,还能夜以继日地处理军务。虽是传说,却也体现出古人对汗症调理的智慧。
值得提醒的是,虽然颈百劳穴效果显著,但也要讲究方法。穴位按压时应以酸胀感为度,不宜用力过度。艾灸时要注意防烫、防火,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,最好在家人陪同下进行。膏药敷贴可以选用中药贴敷包,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。
颈百劳穴,就像一把被遗忘的钥匙,藏在脖颈之间,悄悄守护着人体的汗液平衡。它不是万能的,但在调理自汗盗汗、固表扶正的路上,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助手。真正的健康,从来不是大张旗鼓地补,而是在细节处慢慢修复,从一个穴位、一杯汤药、一顿饭开始。
中医的智慧,就藏在这些看似小事的调理之中。颈百劳,不只是止汗穴,更是身体与自然和解的桥梁。学会用它,既是对身体的温柔尊重,也是对古人智慧的默默致敬。
参考文献
[1]袁松竹,王斌,周旋,等.稀有人参皂苷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[J].食品工业科技.2023,44(12).DOI:10.13386/j.issn1002-0306.2022080204.
[2]杨振华,王月秋,李金辉.颈百劳穴临床应用研究述评[J].世界中医药,2020,15(10):1468-1471.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澳门开元kykycc棋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